作者: 胡云華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30 09:35
中國菏澤網消息(記者 胡云華 通訊員 蘇亞) “暑假最愁孩子沒人管,現在送到社區安心多了。”7月29日,鄆城縣鄆州街道東城社區居民王潔把孩子送進“小荷學堂”教室后,放心地趕往工作崗位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暑假前,共青團鄆城縣委通過前期走訪發現,社區里有托管需求的家庭不少,雙職工、外賣員、網約車司機等群體普遍面臨孩子暑期“看護難”問題。為此,團縣委協調相關部門資源,將閑置的社區活動室改造成托管教室,還依托“青鳥計劃”招募大學生志愿者。
“托管報名通知發出兩天就招滿了,家長需求比我們預想的更迫切。”翻著登記冊,項目負責人任珊介紹說。
翻開課程表,上午作業輔導、下午特色活動的安排清晰明了。“除基礎托管服務外,還融入紅色教育、興趣培養、安全自護、心理健康等特色內容,幫助孩子們全面成長。”共青團鄆城縣委書記端木林丹介紹道。
9歲的學生劉一淳展示著剛完成的“我眼中的哪吒”繪畫作品,高興地說:“老師幫我畫的輪廓,我涂的顏色,這比在家玩手機有意思多了!”
據了解,鄆城縣相關部門在“小荷學堂”開班前,對大學生志愿者明確要求:用責任心保障安全、用耐心引導成長、用創新豐富課程,真正讓孩子們學得開心、學有所獲。目前,鄆城縣9個鄉鎮、社區的托管點均正常運營。
在張營街道“小荷學堂”,志愿者為孩子們準備了趣味科學實驗、航天知識講座等特色課程,帶著孩子們在歡笑中獲取知識。學生家長祝雪萍切實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與快樂:“現在孩子回家會主動跟我們分享航天知識,變化特別明顯!”
“愛心托管”志愿項目不僅緩解了家庭壓力,更成為青年志愿者參與基層治理、服務社會的生動實踐。近年來,鄆城縣采用“托”“管”“學”融合模式,構建起“團委+社區+團干部+志愿者”的多方聯動服務模式,目前已累計開設56期,服務兒童2200余人次。